返回

我的朋友圈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5章 一体同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今看着都很喜欢,又有种陌生感。那时候的心境如图阳光灿烂、祥和安宁,内观内修,很少外发。我又是从何时开始,不知不觉外求越来越多的呢?

    慢慢翻阅,慢慢回忆,慢慢便能再回去,回到原点。

    ?7月12日早安吉祥!容颜易逝,种子诠释了你所有的经历及能量,最终把你的灵魂在下一个春天绽放…

    ?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,都给人清凉的感觉。

    导读?喜欢这两句:一个人有能力做神,却生而为人,他就成为了哲人。心中有完美,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,这就是哲人。

    人的根本限制就在于不得不有一个肉身凡胎,它被欲望所支配,受有限的智力所指引和蒙蔽,为生存而受苦。可是,如果我们总是坐在肉身凡胎这口井里,我们也就不可能看明白它是一个根本限制。所以,智慧就好像某种分身术,要把一个精神性的自我从这个肉身的自我中分离出来,让它站在高处和远处,以便看清楚这个在尘世挣扎的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。

    一个人有能力做神,却生而为人,他就成为了哲人。他心中有神的全知,所以知道人归根到底是无知的,别的人却把人的一知半解当成了全知。心中有完美,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,这就是哲人。

    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,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。

    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,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。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——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,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慰。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,用彻底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,这也许是悲观主义的智慧吧。

    读到这里,突然想到了老师说“学佛与苦难”的问题。学佛修行并不能免除你的苦难,但却可以使你有勇气和定力来接受苦难。确实如此!当你了解了实相后,你会明白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是生命本身,没有区别,只是你生命表现出它自己不同的形态而已。

    善问痛苦过吧?快乐过吧?随便拿一件10年前的事问自己,还如当初那般在意吗?苦乐对当下的你,还有很大不同吗?

    善文穷其一生,无非是为了一个“爱”的念想,无论发于何时何地何人,最终都只是一个念头而已。


第65章 一体同观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